2020年的新冠疫情也没能阻挡住金融科技监管风暴的持续深入。从2019年p2p平台的大面积洗牌,到2020年跟进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再到最近蚂蚁金服上市前遭遇“叫停”、互联网反垄断调查开启,包括支付宝、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陆金所app等多家头部平台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以及12月7日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2020年第13号文”),金融监管对金融科技行业的清查全面铺开。
不难想象,2021年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强监管”风暴必将延续。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创新走向哪儿?金融科技公司能否像传统银行、保险公司一样申请金融牌照,获取合规的揽储、开户、金融产品发行资格?产业链相关企业如何调整业务方向以适应监管新规?
值此之际,中国区块链与产业金融研究院院长刘洋、保准牛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赵全、原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原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等专业人士纷纷发表看法。整合各方观点如下。
保险竞争更加激烈,中小企业需尽早转型
2020年12月29日晚,保准牛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赵全在直播活动中解读了保险行业在2021年面临的危与机。在他看来,2020年下半年关于互联网保险的一系列办法出台,包括《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等,其目的都是加强合规监管,防范风险。
其中,占财险保费70%以上的车险市场竞争最为激烈。在2020年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之后,为了抢夺消费者,2021年保险公司势必要大打价格战,大型保险公司(基本也是上市公司)由于具有规模经济,市场份额将会增加,使得车险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部分中小型保险公司因为缺乏竞争优势甚至面临退出风险。因此中小保险公司要尽早转向非车险,走细分化、特色化、差异化的路子。比如保准牛在创业初期,做了1000多款保险产品,后来集中在体育险和责任险领域。
实际上,新政对个体户、企业开展保险业务也进一步放宽,只要满足合规要求,即可经营。
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影响最大的是中小银行
互联网存款产品并非互联网平台自己的存款产品,都是由银行提供存款产品和服务,科技平台只是作为提供存款产品的信息展示和购买接口,实际上银行与互联网平台之间是代销关系。因为目前互联网平台并不具有面向公众吸储的金融服务许可(俗称“牌照”),即使是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新网银行等民营银行也只有在线信贷的资质。
而且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的大多数都是中小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中小银行由于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获客成本要高于大型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实施后,中小银行挂牌存款利率普遍高于大型银行,但是苦于互联网获客通道不畅和流量不足,与互联网平台具有良好的合作互补性。
而不少互联网平台同时经营网络小贷业务,信贷规模扩张需要更多低成本资金,依靠注册资本金及资产证券化的成本越来越高,监管也在趋严,因此与中小银行行业可谓优势互补。
从监管层面看,城商行、农商行具有地域经营的限制,不能够跨区域开设网点,但是由于人口流动性,城商行、农商行对客户的甄别和筛选并非限于当地户籍人口,只要没有跨区域开设网点,即可被地区监管部门认为合规。而地方性中小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后,衍生出新的存款产品即互联网存款,恰好处于监管盲区:地方性中小银行并没有将物理网点开设到域外,互联网平台也没有直接吸储。
但是,风险也逐渐显现。中国区块链与产业金融研究院院长刘洋在《消费新时代研究资讯》的一篇文章中分析表示,地方性中小银行通过互联网存款来攻城略地,相当于实现全国性经营,将吸储竞争从传统线下迁移到线上,有可能催生无底线的利率大战,违背了利率市场化基于场景、生态和价值的初衷;一旦高利率的互联网存款大行其道,也会冲击正处于"暴雷"恢复期的互联网理财市场。像一些地方性中小银行的互联网存款利率已高于余额宝的2%左右,形成了存款利息高于理财收益的倒挂,失去了存款保值增值的财富管理底线保障功能。一些地方性中小银行甚至将吸储资金寄望于银行间市场,靠同业拆借来实现互联网存款消化和盈利扩张,导致互联网存款可能又回流到消费信贷扩容和充实准备金等空转领域,并没有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部分互联网存款最后又通过部分头部互联网平台控股的民营银行、网络小贷公司、资管计划回流到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服务链,进一步提高网络借贷规模,增加年轻消费者寅吃卯粮的债务风险。
“资产的核心风控不在中小银行手上,由互联网平台负责,但负债是切切实实的,归中小银行负责。只要愿意,中小银行就可以疯狂依赖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把资产规模迅速做大,野蛮成长,最终导致的风险由央行买单。”西南财大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表示。
由此可见,受此次互联网存款产品的清理行动影响最大的会是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监管堵上这条出路之后,2021年这些中小银行只能另谋生路。
监管是必需的,巴塞尔协议累积金融百年经验
面对金融科技监管风暴,传统金融机构怎么看?
原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和原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在日前发布的一篇对话文章中,总结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行业一直在监管与创新之间来回拉扯着改革前进,包括从国有银行计划体制到股份制改革,可不可以为个体户放贷,个体户算不算剥削等问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也积累了各种成功或失败的金融创新经验。
一般来说,监管措施普遍落后于一线的创新实践。因此姜建清认为,监管落后于金融科技实践是正常的,尽可能不要落后过多,但监管是必须的。像p2p从几千家压缩到现在17家,目前未偿付的余额还有9000亿元,这对老百姓造成比较巨大的损失。中国监管机构在发现有倾向性的苗子时就及时采取措施,包括最近叫停蚂蚁集团上市也是非常正确的。
从全球金融业百年历史来看,无论什么金融创新,都应该坚持商业银行的基本原则。比如关于巴塞尔协议,做好风险管理,巴塞尔协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它是在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金融风险的冲击下诞生的,这是千千万万金融机构“血”的教训,有成千上万的金融机构破产、兼并、重组,最后出台了巴塞尔协议,不能把它贬为“老人俱乐部的产品”。当然,巴塞尔协议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毕竟它依靠的是现有金融体系,主要考察资本、流动性等,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通过资本,才能够增加老百姓对银行的信任,能够说明银行的实力,而且当银行出现风险的时候,资本可以作为拨备,弥补老百姓的损失。当前有些机构通过金融科技让老百姓比较信任,这是好事,但是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和经济周期的考验,还需要谨慎对待。
“如果按照现在的一些技术术语来讲,实际上,巴塞尔协议总结的这些指标或规律,就是从大数据中找出的规律,是银行业经营中防范风险的规律。巴塞尔协议的底线,或者说它最根本的目的是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要保证老百姓的财富基本不受损失。如果用这些方式来控制风险,不能说绝对不出风险,至少目前为止这套东西是有用的。它和机构新不新,年轻不年轻没有关系。“刘晓春补充表示。“因为市场的发展是无法控制、无法预料的,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因为收益高,大家都经不起诱惑,一窝蜂进去之后,市场已经不是原来创新的人所能够控制住的,最后引发系统性风险。”
监管措施紧跟创新实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能比较难,但可以借鉴美国或者其他国外经验,比如美国p2p一直没有发展起来。虽然中国银行体系已经超过整个美国银行体系,但面临着没有模仿对象的挑战,这个时候,在面对一些全世界都没有面对过的创新时,确实要非常小心。有些当事人可能出于自信,认为发展预期比较良好,但是从一个监管者来看,应该充分考虑到过分高的高杠杆所带来的后果。
《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这本书中讲了不少创新却失败的案例。比如美国大陆银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评级机构非常推崇,评为”3a机构、最优秀的银行”,他们对自己的商业模式也非常自信,但最终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金融创新或转向“牌照之争”?
过去十年,金融科技创新摧枯拉朽般地引发这中国金融业的变革,已经有目共睹。但最近两年的一系列监管风暴也让业界胆战心惊,局外人更是困惑不已。为何要严打这些“与民便利”的金融科技创新?
监管风暴的目的已然明确:合规,降低风险。
2021年互联网平台将何去何从?为啥不申请具有揽储、开户资质的金融牌照?是政策不允许,还是不想?
业内人士表示,申请这些金融牌照需要满足合规要求,包括巴塞尔协议要求的注册资本金、拨备率等,还要受到监管,这会直接导致经营成本大幅增加,套利空间变小。欧美国家的金融科技企业一直很难发展起来,就是因为其严格的金融监管环境和合规要求。国内一直鼓励科技创新,所以对于各种互联网金融业务持包容态度。互联网平台公司出流量、技术,依靠银行的揽储资金,以较低成本就能撬动巨大的杠杆资金,获得较大利润空间。目前的政策显示,监管层显然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容忍。
要么申请合规金融牌照,让互联网平台直接具备揽储、开户、金融产品发行资质;要么撤销相关业务,或者协助监管层找到新兴金融监管模式,满足监管要求,是摆在互联网平台面前可选择的路。
直销银行牌照作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产物被提上日程。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通过牌照方式把大科技公司纳入监管,一方面可以解决联合贷款模式之忧,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互联网存款之忧。直销银行指的是几乎不设立实体业务网点,而是通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atm、电子邮件、移动终端等,远程实现业务中心与终端客户直接进行业务往来。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直销银行牌照对互联网金融业务不会有太大影响。
最新资料显示,仅12月份有两家直销银行获批成立。12月11日,招商拓扑银行获批筹建,注册地在上海,注册资本20亿元,其中招行持股70%,京东数科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网银在线持股30%。12月21日,中邮邮惠万家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获批筹建,注册资本拟为人民币50亿元,注册地拟为上海市,邮储银行持股比例为100%。此前的2017年11月,中国第一家独立法人的直销银行——百信银行成立,其注册资本金为20亿元,股东为中信银行与百度,持股比例分别为70%、30%。
2021年是否会引发金融牌照之争?拭目以待。
面对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传统金融监管规则是否也要与时俱进?业内人士表示,金融监管是一个庞大的话题,涉及金融稳定、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国家治理体系等一系列宏大问题,不仅需要统筹考虑,也需要谨慎行事。
2020年12月2日,央行网站刊登《郭树清: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一文,谈到我国现代金融监管体系面临的诸多挑战:金融相关制度存在较多短板,金融法治还很不健全;金融监管的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监管科技水平不高,与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趋势相比,监管工具和手段难以满足实际需要;高素质监管人才较为缺乏,资金和技术等资源保障亟待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十分薄弱等。
可以看出,金融创新、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